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律师工作 > 律师管理

银川市“1234”工作法创新村(居)法律顾问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

来源:银川市司法局 时间:2023-02-22 16:25
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×

银川市司法局积极探索“1234”工作法,创新村(居)法律顾问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,推动基层法治政府和乡村振兴各项事务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,走出一条“派驻律师受欢迎、矛盾化解保平安、乡村治理见成效”的法律服务新路径。银川市司法局村(居)法律顾问工作被评为第二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。

一、建立一套体系,织密村(居)法律顾问服务网。一是组织保障。制定《银川市村(居)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》等文件,明确工作原则、管理机制、选聘办法和服务标准,让村(居)法律顾问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。推动遴选全市44家律师事务所的386名律师与566个村(居)签订服务协议,实现村(居)法律顾问全覆盖。二是经费保障。将村(居)法律顾问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,统筹考虑村(居)法律顾问的工作量、频次、难易程度等因素,确定经费补贴标准和档次,确保()法律顾问工作有序推进。三是制度保障。建立“日常有联系,定期有服务”模式,明确村(居)法律顾问开展办理一件涉农法律援助案件、上一节乡村振兴法治课、服务一次乡村换届选举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涉农法律咨询”等“五个一”活动,推动法律服务落地落实见效。

二、紧扣“两条主线”,把牢村(居)法律顾问工作方位。一是以人民需求为重点。精准对接群众法律需求,收集群众心中的难点堵点,及时提供有效法律供给,做到事不隔天,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,让法治逐渐成为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。二是以党建引领为重点。组织全市律所党组织与村(居)党支部结对帮扶,开展普法讲座、专题研讨交流、对口法律服务等多形式党建活动100余场,有效提升村(居)“两委”法治化水平和村(居)基层党组织的法治建设能力。

三、坚持“三个聚力”,激发村(居)法律顾问新动能。一是聚力助企纾困,让服务更丰富高效。聚焦奶牛养殖、绿色食品加工、葡萄酒等特色产业,组织编写《农业农村法律问题100问》指南手册,开展企业合同管理、劳动用工等法律风险点“巡诊”“会诊”,帮助企业化解风险。二是聚力数字服务,让服务更便捷精准。先后在贺兰、灵武等地推广村(居)法律服务“互联网+”“网络电视”“可视化桌面机”“自助柜员机”等数字服务,依托新媒体平台开展以案释法普法视频讲座,推行线上“菜单式”供给“订单式”服务,实现了“让群众少跑路,让数据多跑路”的法律服务目标。三是聚力资源统筹,让服务更接地气贴民心。定期入户走访,采取“普法报告会”“以案释法”等方式为群众提供普法宣传。通过列席村(居)重要会议、参与论证评估等方式,为村(居)“两委”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。在文明实践站、文化广场搭建法治宣传舞台,组织编排法治宣传节目,让法律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四、突出“四个紧抓”,推动形成良好法治氛围。一是紧抓关键少数。围绕征地拆迁、土地权属等多发问题开展专题法律培训,将基层干部培养成具有法治素养的“带头人”,发挥基层干部风向标作用。二是紧抓队伍建设。打造村(居)法律顾问“升级版”,推行“法律顾问+法律明白人+法律顾问服务团”的服务方式,强化法律顾问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培训,建设高质量法律人才队伍。三是紧抓宣传推广。大力宣传村(居)法律顾问的成效和经验做法,注重宣传村(居)法律顾问的先进典型和事迹,增强村(居)法律顾问的责任感、荣誉感,吸引更多优秀法律服务人才参与村(居)法律顾问工作。四是紧抓督导考核建立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监督评价机制,制定差别化经费发放标准,通过抽查、暗访等方式进行督导,突出群众满意度测评,激励法律顾问服务群众、深耕基层的积极性和责任感。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