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共法律服务 nxslh-icon-back.png

我市法律援助积极化解矛盾纠纷 妥善解决系列群体案件

来源:银川市法律援助中心 2016.06.06

编者按:我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发挥法律援助便民服务、以人为本的司法能动职责,积极为农民工、老年人、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,有效的化解和缓和了社会矛盾,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。2016年上半年,共办理各类刑事民事法律援助案件1620件,其中涉及面广、影响重大的群体性案件有12件894人次,挽回受援人的经济损失近400余元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下岗职工维权难  法律援助力帮忙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 ———109名职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

 宁夏某饭店自1994年成立,后于2000年与阿拉善左旗某有限公司重组成立宁夏某饭店有限公司,哈某某、李某等109名职工系河南、山西、山东以及宁夏区内等地区来银川在该公司工作。因该公司停业、拖欠社保、补偿社保损失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等事宜,经过多次协商未果,其后向银川市劳动监察大队、自治区旅游局、银川市电视台帮帮栏目求助都未能得到解决,后该109名职工先后在银川市党委政府、自治区党委政府群体性上访,为了妥善化解矛盾纠纷,维护和谐稳定,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。银川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积极介入,指派中心法律援助律师李善鹏为109名职工提供了法律援助服务,。

  援助律师接到中心指派的案件后,一方面积极安抚职工的激愤情绪、现场办公、疏散上访职工,为职工答疑解惑,引导职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,另一方面,深入熟悉了解案情,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来龙去脉,力争为109名职工的合法权益准确把脉。经过了解得知,在109名员工中,有44名系老员工从1994年就跟随宁夏某饭店有限公司工作至今,自2009年宁夏某饭店宣布破产之后,该公司与44名员工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、未缴纳社会保险,经过双方协商后44名老员工一直以灵活就业人员形式缴纳社会保险,其后拿着相关缴费票据到公司进行报销,但从2014年开始公司久拖不予报销所缴纳的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费用,另外65名新员工是在该公司成立之后陆续到公司工作,签订书面劳动合同,缴纳了社会保险。但在2015年10月31日该公司突然宣布公司停业,告知109名职工回家待业。职工在家一等就是两个多月,公司没有任何答复,无奈之下,职工要求公司配合解除劳动合同、补缴社保、报销社保以及支付经济补偿等基本的请求,但公司不管不顾、一再推脱,导致职工维权困难。

  通过与相关单位积极协商沟通,最终在银川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立案,经过收集证据、组织举证质证、调解以及先后两次开庭审理,最终仲裁委根据每名员工的不同案件情况依法作出公正合理的裁决,有效的为109名职工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心系民工人为本  热情帮扶暖人心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—68名农民工最终顺利拿到工资 

王某某等68人系陕西、甘肃以及宁夏区内等地来银川打工人员,受雇宁夏某实业有限公司从事养鱼、捕鱼及看管等工作。从2015年1月至12月份,宁夏某实业有限公司不同程度拖欠王某某等68人工资未付,期间王某某等68人到银川市金凤区信访督办局、银川市信访督办局、银川市劳动和社会监察支队投诉要求该公司支付工资,但未能得到有效处理。随后王某某到银川市金凤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法律援助,王某某等68人的情绪均比较激动,此种情况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先做好安抚工作,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,随后立即联系银川市农民工维权工作站援助律师,在援助律师胡少远的帮助下王某某等68人顺利的拿到了被拖欠的120余万元工资。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农民工两天讨工资,法律援助倾力帮扶

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—32名农民工讨薪案件办理

2016年3月4日上午10时许,王某某等32名农民工来到西夏区法律援助中心咨询。这32名农民工均系宁夏某印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,因公司长期拖欠工资,多次沟通未果,才来寻求法律援助。了解到单位可能转移财产,法律援助中心决定给这32名农民工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——当即受理其法律援助,并办理相关手续。考虑到事情的紧急性,援助律师田志成和仲裁委沟通之后,仲裁委当天便组织双方进行调解。单位表示愿意一次性支付农民工工资,但是没有现金。后经协商,单位同意以设备抵顶农民工工资,双方就此签订了调解协议。抵账设备最终售价全部通过西夏区人社局公共账户最终支付给32名农民工,共计30余万。

法律援助善行天下、温暖人心,法律援助关注困难群众,捍卫公平正义。通过法律援助依法有效的维护了各受援人的合法权益,有效的化解了社会矛盾,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,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
附件下载: